经典小说网 > 都市小说 > 滨江警事 > 第八百六十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!
    下午三点,长余船舶修造厂。  露天厂区火花四溅、烟尘弥漫、噪声轰鸣。  水上缉私科暂时没别的工作,韩渝也不太放心别人改装自己的缉私艇,这几天一大早就赶到船厂,跟工人们一起干,一天下来,口罩黑黢、衣服花斑、双手油腻。  改装项目不多,但工程量却不小。  之前设计时船舶设计专家借鉴国外经验,充分考虑艇员在海上航行时的舒适性,并且海关总署提出的续航要求也不是很高,所以油仓、澹水仓和储存食物的舱室空间不大。  实践证明只能续航7天是远远不够的,825艇在海上的自持力不能低于半个月。所以要在不影响船体结构和平衡的前提下,增加两个油舱和两个澹水仓。这就意味着要对甲板下舱室动“大手术”!  该切割的舱壁钢板要切割掉,要把能用上的空间全用上。  王总听说韩渝又来了,并且在艇上干了一天,立马换上工作服、戴上安全帽来到艇上。  “韩书记,你怎么亲自动手?”  “什么亲不亲自的,说的我像是大领导。”  “厂里又不是没工人,用不着你亲自上阵。”  “闲着也是闲着,再说自己焊的自己放心。”  舱里空气不好,韩渝不想让王总呆在里面,摘下电焊面罩,放下焊枪,把剩下的活交给船厂的两个电焊工,跟王总一起爬上后甲板透透气。  “韩书记,郭维涛和小龚呢,怎么就你一个人?”王总环顾着四周问。  “郭维涛家里有事,小龚跟小鱼去滨江了,说是去买什么东西,我那会儿在岸上下料,噪声大没听清他们究竟去买什么。”  韩渝笑了笑,摘下口罩,打开军用水壶喝了一大口水。  王总好奇地问:“江艇长他们呢?”  “放假了,他们老家都在外地,正好借这个机会让他们回老家看看。等825艇改装好就要执行水上缉私任务,他们到时候想回去都没机会。”  “有你这么体恤下属的领导,他们真幸运。”  “王总,我没你说的那么好,我只是将心比心。”  “那协助你们执勤的武警呢?”  “他们是革命的一块砖,哪儿需要往哪儿搬,被监管科调到滨江港口7号码头货仓执勤了。”  王总很怀念去年跟韩渝一起去北湖抗洪抢险的日子,笑道:“韩书记,等会儿一起吃饭。”  “不了,等小钱他们焊好,等小龚从滨江买到东西回来,我就回市区。我答应孩子了,晚上要回家。”  “吃完饭再回去,我们去老兵快餐。”  去“老兵快餐”!  韩渝也有点想老战友了,权衡了一下笑道:“行,去吃个快餐,顺便去看看丁叔和刘叔。”  缉私艇不是普通民船,就算在小船坞里也要有人留守。  小龚不回来,二人走不了。  韩渝先上岸给丈母娘打了个电话,说好晚上不回去吃晚饭,然后去船厂的浴室洗澡换衣裳。  指甲缝里都是油渍,怎么洗都洗不干净。  韩渝不想让王总等干脆不再洗了,穿上干净衣裳来到总经理办公室,一边跟王总喝茶聊天,一边等小龚回来。  王总对长江大桥建设工程很感兴趣,不解地问:“韩书记,你家韩处都已经上任了。前几天遇到丁所,丁所说韩处就是因为要建长江大桥才调到长州海事处的,她走马上任都快二十天了,怎么没见破土动工,好像也没搞奠基仪式。”  滨江的南三县与东海、姑州等江对岸城市的经济交流多,很多群众在江对岸甚至有亲戚。  现在个个关心大桥建设,期待大桥能够早点建成通车。  王总的妹妹就嫁在对岸的熟州,他关心很正常。  韩渝不想打击他,可作为陵海预备役营的老战友又不能不说实话,只能苦笑道:“建大桥哪有这么简单,刚开始我一样以为很快就会动工,直到前几天去‘大桥办’开会才知道,市里说的批下来了,只是国家计委批准了长江公路大桥的项目建议书。”  王总似懂非懂地问:“是不是相当于在国家计委那儿立项了?”  “我也不懂,只知道国家计委批准了项目建议书,接下来就可以组织设计招标,还要委托有技术实力的单位负责什么设计咨询审查。”  “图纸设计好是不是就可以开工?”  “没那么简单。”  韩渝想了想市领导在会上说的话,笑道:“设计长江大桥跟船舶设计不一样,肯定快不起来。设计好之后要请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审核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,通过之后再上报国家计委审批。”  在滨江建长江大桥跟在江城建长江大桥不一样。  滨江的江面宽,桥会很长。  长江滨江段属于长江的黄金航道,在江上建大桥要考虑到大吨位货轮通航,这意味着这座桥不但很长,而且很高。  王总意识到心急吃不了热豆腐,长江大桥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苦笑着问:“这么说设计估计就要一两年?”  “有可能。”  “那可行性报告通过了,国家计委的审批也通过了,是不是就可以开工。”  “不可以。”  “还有手续?”王总惊问道。  韩渝微笑着确认道:“可行性报告通过国家计委的审批只是开始,还要在国w院办公会议上获得通过。按照市里制定的时间表,国w院批下来就要成立长江大桥有限责任公司。等这些工作都做好了,交通部和环保总局还要对大桥工程设计图纸进行各种审批。”  “建大桥也要环评?”  “好像是。”  “这么说离动工早着呢!”  “听说资金还没着落。”  “前段时间电视里、报纸上、广播里天天说要建大桥,搞来搞去都没进入实质性阶段,让我白高兴了一场。”  “没有白高兴,柠柠说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了。”  “不是还没设计吗?”  韩渝微笑着解释:“盖大楼都要先勘测地质,建长江大桥更要勘测,设计单位没地质、水流等勘测资料,人家怎么设计?”  王总下意识问:“马上开始勘测?”  “嗯,勘测单位过几天就进场,岸上的勘测用不着柠柠操心,但去江上勘测柠柠要盯着,既要确保人家的安全,也要确保通航安全。”  “难怪海事局这么早就把你家韩处调到长州呢,原来前期工作也离不开海事支持。”  “给大桥建设保驾护航,主要就是海事、公安两家。公安这边水上分局负责治安,长航分局协助海事负责通航安全和水上消防。”  ……  正聊着,外面传来汽车引擎声。  探头一看,原来是小鱼和小龚回来了,他们开的是长航分局配给陵海派出所白龙港警务室的旧吉普车。  “你们两个神神叨叨的,去市区买了什么?”  “买电脑!”  “谁买电脑?”  “我啊!”小鱼跳下驾驶室拉开后门,指着堆在后排上的三个包装箱得意地问:“咸鱼干,想不想看看?”  “玉珍让你去买的?”  “什么她让我去买的,是我自个儿买的!”  有没有搞错。  你连小学都没念过,怎么看怎么也不像个用电脑的人。  韩渝觉得很不可思议,感觉像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,禁不住笑问道:“你自个儿买的,你哪来的钱?”  “我的工资,我怎么就没钱!”  “你的工资没上交?”  “以前要把工资给玉珍,后来她那么忙,没跟我要,我也就没给她。再说现在跟以前不一样,现在工资都发到卡里,我都不要去银行存。”  玉珍肯定不是忙忘了,应该是瞧不上他那点工资。  别人靠工资养家湖口,自己不但要靠工资养家湖口,还要还房贷。  他命好,娶了个会赚钱的婆娘,工资竟成了零花钱!  韩渝真有点羡慕,酸熘熘地问:“你买电脑玉珍知道吗?”  “知道,她不管我。”  “那你买电脑做什么,鳄鱼那么小,现在教鳄鱼学电脑是不是有点早?”  “我不是给鳄鱼买的,是给我自个儿买的,我要用。”  “你要用电脑?”  “是啊,”小鱼回头看看小龚,咧嘴笑道:“我跟电信公司打电话说好了,他们明天安排人去我家装猫。”  “装什么猫?”  “上网的猫!”  “上什么网,上网跟猫有什么关系?”  现在的顶头上司落伍了,居然连“猫”是做什么的都不知道……  小龚憋着笑,解释道:“韩书记,猫就是上国际互联网的调制解调器,一头接在电话线上,一头连在电脑上,电脑就能上国际互联网。”  韩渝愣了愣,紧盯着一起玩到大的兄弟惊诧地问:“小鱼,你要上国际互联网?”  “上网怎么了,再过几天就21世纪,不会用电脑,不会上网,跟不上时代,会被时代淘汰的!”小鱼理直气壮,一脸骄傲。  韩渝这次真觉得太阳从西边出来了,忍不住问:“你真会上网?”  “会啊,我有十几个网友。”  “你在互联网上交朋友?”  “交朋友怎么了,小龚有网友,老郭一样有。差点忘了,我跟小龚、老郭也是网友。”  这也太玄乎了。  小龚说会上网,在互联网上交朋友,韩渝相信,毕竟他很早就对计算机感兴趣,甚至花那么多钱订阅《中国计算机报。  小鱼说会上网,甚至在互联网上交了十几个朋友,韩渝打死也不信,笑看着他问:“你是怎么跟人家交朋友的,你跟人家怎么交流的?”  “打字,聊天啊,只要电脑上有聊天软件,就可以加朋友,跟人家聊!”  “你会打字?”  “我是没上过学,但我又不是不识字,打字很简单的,王旁青头兼五一,土士二干十寸雨……咸鱼干,你该不是连打字都不会吧!”  我他娘的真不会。  你小子什么时候学会的,你又怎么可能学得会?  韩渝正不知道该说点什么,小鱼嘿嘿笑道:“王总这儿上不了互联网,钱三那儿可以。咸鱼干,你要是不相信,我可以去钱三刚开的电脑房上网打字给你看看。”  连小学都没念过的小鱼,五岁就去文工团练杂技的郭维涛,居然都学会了打字,甚至会上互联网交朋友跟天南海北的人聊天!  韩渝被震撼到了,真觉得自己被时代淘汰了,将信将疑的跟他们赶到钱三老婆刚开的电脑房,看着小鱼操作。  不看不知道,一看乐了。  他确实会打字,也确实会上网,但他更会打游戏!  他的电脑技术不是学出来的,而是玩出来的。  电脑房里有三个人在打一个叫做《红色警戒的打仗游戏,小鱼看到之后就来了兴趣,跟其中一个在附近工厂上班的小伙子“结盟”,二对二,玩的不亦乐乎,看上去也确实有点意思。  “韩书记,小鱼可以啊,他真会,哈哈哈。”王总看了一会儿忍不住笑了。  韩渝挠挠脖子,带着几分尴尬、几分羡慕、几分佩服地说:“看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玩着玩着就玩会了。”